要錢不求質量,楊冪年演15部影視作品!

  2011年,幾乎所有觀眾都發現楊冪可謂“無處不在”:一年之內4部電視劇、11部電影、7支廣告……日前,楊冪還正式簽約環球音樂,要進軍樂壇,她的歌聲也即將在大街小巷響起。(9月14日《法制晚報》)

  看來楊冪作品進入批量生產、影視歌壇迎來楊冪時代。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在超高人氣的支援下,楊冪正在被過度開發,向影視歌全面進軍,仿佛一列急速行駛的列車。從長遠看,這并非100%是件好事。言之有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十年磨一劍”。“功夫在詩外”。這些經典之言,說明了一個道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只有如此,才能在藝術道路上攀登高峰,出精品力作,成就一個個輝煌。否則,欲速則不達,只是演戲匠,成不了藝術家。這一點,楊冪可能是在名利的誘惑和驅使下,還沒有想到和顧及。只要能快躥紅、快發財,管他是匠還是家,多演作品才是硬道理!這不僅是名利使然,也是浮躁的表現。綜觀演藝圈,急功近利和浮躁的風氣帶有普遍性,并非楊冪“獨樹一幟”。

  在電視界,有的演員作品不多,但精品迭出,塑造的形象,讓觀眾久久不忘。尤其那些老一輩的電影藝術家,為演好一部作品,塑造一個人物,不絲一茍,精益求精,調查動全部積累,傾注畢生心血,其作品才精深具佳,人物光綵照人。而有的演員作品連篇,但量多質次,甚至多是廢品;扮演的人物,“多如牛毛”,但如過眼煙云,觀眾看完就忘。這說明,作品不在多而在精。只有精,作品才能難以磨滅,久經不衰。而楊冪從新人到產量最高,只用了幾個月,速度快則快矣,作品多則多矣,但有幾部精品,有幾個人物鮮活?雖然我不敢妄言皆是廢品,但可以說平庸之作不少!

  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是演繹故事,塑造人物,只有“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作品才有靈魂,人物才有靈氣,影視片才能發揮出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而這選題需要思想和慧眼,慎重和嚴肅;挖掘需要學識和思考,生活和功夫。楊冪一年要拍11部電影、好幾部電視劇,還有廣告和音樂,且不說演技如何,你算算,她用在每部作品上的時間有多少?正如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一年10多部作品,沒有時間研究揣摩、深入生活,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人如走馬燈一般,到每個片場裡走一遭,每部作品裡亮個相,演出的作品勢必粗淺、輕薄、空洞,不會有什么表演深度。此言誠哉!

  據說楊冪的微博冬粉很快超過千萬,人氣爆棚,知名度像坐火箭似的上升,憑此,各類影視劇、廣告契約如雪片般飛來。沒錯,有人氣就有票房,有票房就有片約,有片約作品就盛產。不過,“一兩部作品可以靠冬粉撐起來,但并不意味著所有作品都可以靠冬粉撐起來。”如果量多質次,長此一往,冬粉就會將你看膩了、聽膩了。因為,人們愿百花齊放,不喜一花獨秀;人們喜歡有分量、有深度的作品,討厭那些千篇一律、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甚至賣弄風情、透支青春的東西。影視劇畢竟是表演藝術,而不是臉蛋、色相和服飾的展銷。

  楊冪年產十多部影視作品,無論是為了名還是為了利,應該說其拼搏精神可嘉,但要成為一個有出息的表演藝術家,還需要悠著點兒,需要多讀多書、多求藝、多鉆研、多深入,增強表演內涵,提高思想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開題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由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裡王國維借用晏殊在一首詞裡的詞句來比喻開始做學問的人會有一種迷茫和躊躇滿志的心態;他借用柳永表現刻骨愛情的詞句來比喻做學問要有“鍥而不舍、甘愿奉獻”的精神;他借用辛棄疾在一首詞裡贊美一個遠離元宵節燈火熱鬧的場景在燈火稀疏的地方佇立的超凡女子來比喻做學問要“淡泊名利、自甘寂寞、不隨波逐流”。 做學問是這樣,從事影視表演藝術亦應如此。

  華誼兄弟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經紀人表示,根據他10多年的從業經驗,藝人要真正上一個臺階,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是指這個作品收視率、票房有多高,而是能得到觀眾和業界的認可。該經紀人建議,從長遠看,楊冪應該“減速”,“不要有那么高的產量,不適合自己的角色不要接,要用質量說話,而不是數量。”望要錢要求質量的楊冪三思!

張貼留言